当房地产杀入菜市场行业,当下的风口在哪里? 二维码
150
作者:菜源建筑设计 菜源农贸市场研究院:菜市场这个当下的风口,出现了地产商的身影,并且闹出不小的动静。 据悉新市场的单日客流量过万,营收超30万,场内租金收入则从200万提升到了600万。按目前情况年销售额将过亿。这个公司大受鼓舞,未来五年计划再开30家。 这个菜市场有什么不一般? 上午十点,菜市场一天中的热卖期(6:00-10:00)即将结束。菜市场里客流量却依然不小。 上午10点的菜市场 这个耗费600万改造的市场,前身是菜市场,三个月前以“菜市场”的名字重新开业。除了名字上有一字之差,从颜值、产品到运营方式,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菜食场不到4000平方,约有200个档口铺位。沿边一圈是雨润专卖等品牌门店,中间分布着蔬果、水产、肉类、豆制品等档口。场内灯光也很讲究。蔬菜区的灯光偏白;鲜肉区肉类则偏红,水产区偏浅黄色,产品整齐地码放在灯光下,看起来新鲜、有光泽度。 品牌专卖店是典型的中式江南风格,屋顶坡度陡峻,翼角高翘,配上灯笼和旗帜,很是古典。 而在一年前,菜市场是另一番模样。场内铺位仅100个,潮湿、拥挤、气味大,形象老旧价格偏高,购菜体验差。单日的客流量不到1000人次,每年的铺位租金收入在200万左右。 开业短短3个月,经营水平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质的飞跃。档口铺位从100个跃升到200个。日均客流量过万,周末可以达到1.4—1.6万余人次,全场的租金收入则达到了600万。 按照现下一天超30万的营业额算,“菜市场”的年营业额将过亿。 地产商怎么看上了菜市场? 菜市场是当地唯一一家由企业运作的菜市场,背后的运作方是一家名为迪赛的房地产公司。 改造前,迪赛经过市场调研发现,逛菜场的人群年龄段均在40—60岁以上,90%是周遭居民,而20—30岁左右的年轻人基本不去菜市场。因此整体的改造都围绕“老年人”进行——打造更舒适地线下购物体验、引入货源品质、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的商家。 除了线下改造,菜市场还上线了单独的小程序,附近居民可以在线上点单,配送到家。 无论线上线下,菜市场对外都有清晰的“品牌感”,店家们穿着统一的围裙,各家的收银二维码的挂牌设计、摆放的高度都是统一的。 与其他菜市场不同的是,菜市场还专门开辟出了餐饮区域。不过和盒马的餐饮模式有所不同,菜市场并非现场加工烹饪,而是引入了肉夹馍、炸鸡等商家,提供热食档口。 据运营方介绍,线下菜市场的目标客群是老年人,小程序则是为年轻人设计。前期,菜市场重在打造“菜食场”的品牌口碑,为将来的复制扩增做准备。 菜市场作为迪赛商业地产布局的一个高频、刚需场景入口,未来将依托菜市场打造周围的休闲配套。据透露,迪赛计划于未来5年内,在区域新开30个“菜食场”。 这生意可怎么做? 今年以来,菜市场成了风口,各路资本相继涌入,盒马、叮咚买菜、饿了么等以或轻或重的方式切入其中。如今,地产商也开始布局菜市场,这个称斤论两的领域越来越热闹了。 但在线下,菜市场的生意却一天比一天难做。 上午九点不到,距离菜市场5公里的新型菜市场内,就已经人迹寥寥。这个有30余年历史的菜市场是典型的传统菜市场,规模比菜市场略大,周围分布着大量居民区,曾在当地享有良好的口碑。
文章分类:
农贸市场资讯
|